最近看到网上报道,有一种品牌为“锅得缸”的白酒即将上市,其街边广告已经在一些城市发布。广告上用黄色醒目字体写着“锅得缸酒”4个大字,两旁还分别标明“非著名品牌”。
毫无疑问,生产厂家之所以将其产品命名为“锅得缸”,无非是看到了相声演员郭德纲被广泛报道成为了名人,想利用名人谐音产生名人联想效应,借此炒作,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,进而快速在市场上赚钱。
在我看来,锅得缸的出现既可怜,又可耻,更可悲,最可恨。
想不到在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到今天,品牌理论已经广为企业界所熟知和认同的情况下,居然还会出现这样拙
劣的投机者。 大凡名人,好象就是一座金矿,有着无穷可被发掘、开发的资源。所以,不用花钱就可以借用名人的名义,或者采用偷梁换柱式的谐音方式成为了一些妄想投机取巧、不劳而获的企业采取的捷径。
可惜,我估计这样的厂家最后的下场一定会比较悲惨。
要知道,能够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的品牌必须有着其特定的品牌内涵、品牌价值、品牌印象,需要依靠持续不断的品牌投入、品牌维护、品牌宣传来维护与消费者之间的良好关系,维护消费者的正确认知、良好印象。这正是欧美等国家的品牌化之路。
冒用名人名字谐音为产品品牌,看似是一种四俩拨千斤的品牌策略,可以不花钱利用名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,可以省去大批的市场营销费用开支,短时期就可以打开市场局面。却不知这种方式最终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。
首先,现在的消费者已经普遍对于品牌有了一定较理性的认知,早已经不是经济开放初期的盲性认知阶段。消费者不再盲目相信品牌,更喜欢所熟悉的、正规的、有着良好的声誉的品牌。单纯依靠一个与名人名字谐音,根本不可能支撑产品被消费者接受。
其次,采用名人名字谐音而不是使用名人真名,所有人一看就知道是怎么会事。消费者的眼睛是明亮的,大多数人只会拿厂的 这件事当作茶余饭后的笑话,相信没多少人会去买他的产品,更不用说有什么好的品牌印象了。
再有,喜爱名人的那些人对厂家的这种行为会有深恶痛绝之感。想一想名人的忠实FANS们,无论他们对于名人的声誉是否常在意的,但有一种情况是可以预测的,他们对于这种厂家是绝对反对的。
所以,企业做品牌一定要规规矩矩,千万不要妄想投机取巧。看看前些年市场当中有着很多投机者,最后的结果不都是被市场逐出了吗?难道这样的例子还没有给予企业足够的警示?
想到这,希望中国的企业家们多学习学习外国的品牌,看看外国的品牌是怎么炼成的。
先后在香港企业、中国著名上市公司、美国跨国企业集团、大中型民营企业担任销售经理、市场营销经理、董事长办公室主任、市场营销总监等职务,拥有13年从基层销售代表、中层部门经理到高层管理的丰富市场营销经验,善于分析把握市场动态和发展趋势以及市场分析研究,精于产品需求研究、产品概念分析、产品定位、品牌定位、营销策略、市场渠道开发,擅于商业谈判、商业关系开发、演讲培训、市场推广、高层公关。 联系方式:MSN:larryliu30@hotmail.com, SKYPE:larryliu30